2024年11月01日 ()   ~   
【媒体看甘州·甘肃经济日报】特色产业绘就乡村振兴好“丰”景——甘州区全力抓好“一粒种、一盘菜、两头牛”三件事
2023-12-15 20:52:31 编辑:王丽霞 责任编辑:王睿 审核:李晓霞 来源:甘肃经济日报
分享到微博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马如娟 通讯员 白梅薇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今年以来,甘州区在持续壮大现代种业、绿色蔬菜、优质奶业、优质肉牛、特色种养五大产业集群的基础上,全力抓好“一粒种、一盘菜、两头牛”三件事,一幅产业兴旺的“丰”景图已在甘州广袤田野悄然显现。

一粒种子 托起致富“黄金产业”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甘州区狭长独特的地域地形构成了天然的种子繁育隔离屏障,是玉米制种生产“黄金”区域。

在甘州区沙井镇东四村,53岁的蒋万家正在自家地里清理玉米秸秆、捡拾废旧地膜,为来年春播作准备。蒋万家小时候,父辈们仅仅靠着一头牛在地里耕种,到现在播种、铺膜、施肥、抽雄、掰穗等环节全程机械化,他的100亩制种玉米地轻轻松松就耕种完了。

年轻一辈也抓住了玉米制种这个“黄金产业”,接过了父辈的“接力棒”,沙井镇种植大户苏晓春趁着农闲时节开始检查地里的滴灌带。

苏晓春和苏晓刚兄弟俩最初一起创办了甘州区小春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给农户租用农机具赚取收益,在土地流转初期,村里没人愿意承包,兄弟俩果断抓住了这个机遇,在村里承包了1000亩地,仅承包地这一项收入,年均可达15万元。

甘州区农业农村局党组副书记王克勤表示,近年来,甘州区探索推行“党组织+龙头企业+合作社”等多种经营方式,支持雷寨旺盈、福慧双塔等20个村集体公司以现代企业模式运营,引导鼓励村集体公司发展产业提升型、资产盘活型、商贸服务型、工程建设型等业务,成立村级集体经济公司138个,35家村集体公司获得营业收入1723万元。

一盘菜 解锁农民“致富密码”

初冬时节,在甘州区党寨镇雷寨村,茄子、辣椒、西红柿等蔬菜长势喜人,人们忙着在大棚内管护蔬菜。

今年年初,甘州区党寨镇陈寨村(设施蔬菜)、甘州区上秦镇徐赵寨村(娃娃菜)入选2022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产值超亿元村。

甘州区党寨镇陈寨村党总支书记李永旭说:“陈寨村耕地面积8700亩,其中,设施蔬菜面积达3200亩,年产蔬菜5万吨以上,全村人均纯收入2.8万元。”

“近三年,乌江镇每年生产蔬菜3-5茬,产出芥蓝、菜心、银丝王等二十多种精品蔬菜,累计向香港、澳门、深圳等地销售蔬菜8万多吨,产值达1.7亿元。”甘州区乌江镇党委副书记王涛说。

如今,甘州区聚力发展高原夏菜、反季节蔬菜、加工蔬菜和出口蔬菜,全区蔬菜种植面积达41.79万亩,甘州区成为全国五大商品蔬菜生产基地之一,蔬菜产业成为当地农民的“致富密码”。

两头牛 让农民日子越过越“牛”

走进位于甘州区安阳乡王阜庄村北滩的甘肃云鑫万头娟姗奶牛养殖基地二期全自动挤奶车间,工人们有条不紊地清洗、消毒、安装挤奶设备……

“我们致力于打造全国最大的娟姗奶牛养殖基地,项目满负荷投产后年产鲜奶可达3.5万吨,年出栏肉牛5000头,解决就业300人,辐射带动周边乡镇种植饲草3万余亩。”甘肃云鑫实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作宏说。

在祁连牧歌万头全围栏式智慧牧场,现代化养殖设备一应俱全,工人们正在分割车间熟练地将牛肉进行精准分割。

甘肃祁连牧歌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林梁介绍,公司在黑龙江、山东、辽宁等14个省市建立营销中心,产品销往全国26个省市区。同时,借助京东和盒马鲜生的物流供应链体系,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南京6大一线城市实现40分钟极速达,并成为盒马鲜生唯一的有机牛肉供应商,上柜盒马鲜生全国21个一线城市400多家门店。

甘州区长安镇前进村60岁的杨文堂每天都能从自家小区门口免费领到半斤鲜奶,这是村里给60岁以上老年人的福利。“现如今前进牛奶在全省都响当当,我们的生活城里人可比不上。”杨文堂高兴地说。

主管单位:中共甘州区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甘州区融媒体中心 甘州区广播电视台
陇ICP备05003420号-1 甘肃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许可证编号:62120220037 甘公网安备:62070212003-22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编号:128420070 新闻热线:0936-8215223 技术支持:甘肃新媒体集团九色鹿技术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