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州融媒讯 (记者 陈志伟 柴锋)在河西走廊的沃土上,有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正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将民族团结的种子深深根植于青少年心田,以其深厚的育人情怀与鲜明的办学特色,成为培育民族团结进步之花的一方热土,它便是前不久荣获“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的甘州区大成学校。
10月14日,一场生动的民族团结知识科普课正在甘州区大成学校有序进行。多年来,学校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把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作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一系列有形有感有效的举措,让“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理念在校园内蔚然成风。
甘州区大成学校教师黄玉梅说:“我是一名少数民族教师,在校园里,我既教会同学们知识,也常分享少数民族的故事,而更多的时候,是在见证各民族同学互帮互学的温暖。下一步,我会继续以师心守护这份团结,也愿和同学们一起,让校园成为各民族共同成长的大家庭。”
漫步在学校内,民族团结的元素随处可见。学校因地制宜打造了同心广场、民族团结墙、民族团结路、民族团结园和文化长廊等宣传阵地。在校园走廊里,各类关于民族团结的文化符号随处可见,格外醒目。这些文化符号不是简单的装饰,而是学校精心设计的沉浸式教育环境。
“我们着力优化校园环境,让民族团结的文化氛围浸润校园每个角落。我们充分依托语文、道法、思政、班会等课堂载体,设计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确保民族团结进步理念不仅‘处处可见’,更让学生们‘可感可学’,真正触及内心,取得扎实的育人效果。”甘州区大成学校小学部科研处主任张亚萍说。
近年来,学校通过“四个聚焦”的有力举措,在学校开展“一年级一特色”示范创建活动,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充分发挥课堂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阵地的作用,利用道德讲堂、青少年教育基地等载体系统学习中华民族发展史,让学生们走进历史,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血脉相连、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结合学生兴趣特长和发展规律,打造剪艺坊、舞动音符乐队、光影社团、万物之理、追梦篮球、雏鹰足球等特色社团25个,形成社团品牌,让广大师生在异彩纷呈的才艺展演、比拼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凭借在民族团结教育领域的卓越成效,学校先后获得“全国优秀少先大队”“全国七五普法先进单位”“全国依法治理创建活动先进单位”“甘肃省中小学德育示范校”等多项国家级、省级荣誉,树立了新时代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标杆。
甘州区大成学校党总支书记普长德说:“未来,学校将继续创新民族团结教育方式,不断深化教育成果,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学生心中扎根更深、开花更艳,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