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01日 ()   ~   
【媒体看甘州·新甘肃】怀旧平原堡 岁月故事多
2024-10-28 17:50:40 编辑:杨莉 责任编辑:王睿 审核:李晓霞 来源:新甘肃
分享到微博

记者 马岳荣

在张掖市甘州区乌江镇政府西侧 8 公里处,静静坐落着一座意义非凡的地方——平原堡。这里地处河西走廊的平原地带,地势平坦而开阔,为城镇的建设和工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附近的黑河宛如一条湛蓝的丝带,悠悠地缓缓流淌而过,为这片土地带来了生命的源泉。它温柔地滋润着周边的农田,让农作物在这片土地上茁壮成长,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周边的村落与平原堡相互交织,紧密相连,共同构建成一个紧密的社会经济网络。

这片土地,犹如一位承载着厚重历史的长者,编织着无数动人心弦的记忆。每当轻轻踏上这片充满故事的土地,仿若能真切地听见历史的车轮在耳畔滚滚作响,那是一个洋溢着希望与激情的时代所遗留下的深沉回声。

上世纪 50 年代,平原堡迎来了全新的生机与活力。砖瓦厂等一系列工业设施如同雨后春笋般在这片土地上蓬勃崛起,其中砖瓦厂的建成,无疑是这片土地上一座意义非凡的重要里程碑。上千名职工满怀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以及建设祖国的满腔热忱,纷纷从四面八方汇聚于此。他们的到来,使得这个地方瞬间焕发出勃勃生机。

那时的平原堡也真的是一个小城镇。集商业、工业、制造业于一体,是方圆几十里内较为成熟的贸易集散地,周围的农民经常到这里进行商品交易和商贸往来。有了小镇,他们甚至都通常不用去进张掖城。许多年来,平原堡就这样热闹繁华着,甚至一度成了一个区域性的经济、文化、商业中心。

平原堡的身价,还来自于一条铁路。随着时间的缓缓推移,兰新铁路于 1964 年顺利通车。这一交通命脉的成功打通,如同为平原堡插上了腾飞的强健翅膀。交通的便利,让这片土地与外界的联系愈发紧密无间,也为其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强劲动力。从此,平原堡的发展如踏上快车道一般,迎来了它工业最为辉煌灿烂的时期 ——60 年代到 80 年代。兰新铁路从平原堡穿境而过且设有火车站,叫平原堡站。平原堡镇的干部职工、大批军人,以及周围的农民都从平原堡站乘坐火车,来去于各地。平原堡站是一个客运站,但也承担着一些小型货运。因此,小站汽笛长鸣,人来人往,车水马龙,从不冷清。

而在平原堡的周边,还分布着甘肃省水文队、物探队等单位。这些单位在平原堡小镇上占据了“半壁江山”,职工家属加起来好几千人、上万人的样子。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这些工作和生活在平原堡小镇上的、有着“铁饭碗”的工人老大哥们,绝对享受着计划经济时代“公家人”所独有的那种优越感和幸福感。自然,这些“公家人”就绝对成了方圆农民羡慕的对象,方圆农村的姑娘以能嫁给这两个单位的小伙子,和这两个单位攀上亲戚为荣光。

那时,在平原堡小镇上,穿着喇叭裤、留着烫发头、抽着“哈德门”的,通常来说,不是物探队的,就是水文队的。在那个年代,小镇一直让物探队和水文队的小伙子和大姑娘们带动着节奏,引领着时尚。他们是小镇的潮流,小镇一直追赶着他们的脚步。

我的小叔叔曾经是平原堡砖瓦厂的职工,据他讲,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小镇的时尚,除了喇叭裤、烫发头,还有洗澡堂。那个时候,一般来说,农民几辈子都是洗不了一次澡的。洗澡是城里人的专利,也是城里人的时尚。洗澡堂这种东西,只有在城里才能见到,且通常只限于在街道上,就是那种大众洗浴。因为就算你是城里人,家里有洗澡间的并不多。大都是干完活,端个脸盆,提条毛巾,匆匆地赶往了小镇上的“大众洗浴室”。

当然,“大众洗浴”并不是最时尚的,因为还有“大众舞厅”。在当年,舞厅绝对是时尚的代名词。平原堡是时尚的,平原堡有一个舞厅。位于平原堡镇中心的舞厅是就是由小叔所在的平原堡砖厂办的。小叔说,白天泥里八几烧砖的男人女人们,辛苦一天,晚上下了班,脏衣服一脱,洗个澡,换一身干净衣服,还必须再喷点香水,借着迷离的灯光进到舞厅,踏着音乐的节拍快速地旋转起来,生活的烦恼就全甩了出去……

平原堡是属于物探工人、水文工人和搬砖工人的。平原堡更是属于军人的。在平原堡,一直有大批的军人出没。身着绿色的操着南腔北调的年轻的男性士兵成了这里的一道风景。物探队和水文队的俊男靓女们带动了小镇的时尚节奏,但小镇上驻守的这支部队、这群男人,却不容置疑地、十分强势地带动了小镇的整个生活节奏。至少,小镇上人们的每一个早晨都是在军号声中醒来的。

在那段辉煌的岁月里,物探工人、水文工人和搬砖工人连同员工家属,一共有一万多人。这里已然成为了一个热闹非凡、充满活力的小社会,职工医院、学校等设施一应俱全。而砖瓦厂的产品,更是以其卓越非凡的质量在市场上赢得了广泛的青睐,甚至在产品还未生产出来之时,就已然被预订一空。这不仅是对产品质量的高度认可与赞誉,更是对平原堡工业实力的有力证明与彰显。那时的平原堡,人们的脸上洋溢着自豪与幸福的灿烂笑容。每一个日出日落,都见证着这里的繁荣昌盛与蓬勃发展;每一次辛勤劳作,都收获着满满的希望与喜悦。

然而,岁月的车轮滚滚向前,永不停息,时代的变迁如汹涌澎湃的浪潮,势不可挡。到了上世纪 90 年代后期,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平原堡的一些工业企业开始面临转型的艰难困境。曾经辉煌无比的工厂,在新的时代挑战面前,逐渐显得力不从心。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残酷,传统的生产方式和产品结构已难以适应新的市场需求。就如同一位历经沧桑的老者,虽有着丰富的阅历,却在快速变化的世界中有些步履蹒跚,举步维艰。

企业的衰落,带来了一系列的深刻变化。一些职工不得不无奈地离开他们熟悉的工作岗位,去努力寻找新的生计。厂区内曾经热闹非凡的景象渐渐变得冷清萧瑟,机器的轰鸣声也不再如往日那般响亮激昂。那一排排厂房,在岁月的无情侵蚀下,显得有些落寞和孤寂。

尽管工业的辉煌已然不再,但平原堡仍然是甘州区具有一定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特色的地区。它承载着一代人难以忘怀的记忆,那些奋斗的岁月、欢笑与泪水,都深深地烙印在这片土地上。2007 年,乌江镇平原堡社区成立,这里逐渐形成了以张掖市五色建筑材料有限公司职工和离退休人员及家属为主要居民的社区。

几天前,我曾经因为工作路过平原堡,漫步在街道上,依然能够深切地感受到它独特的迷人魅力。那些老旧的厂房,虽然不再是生产的主力军,但它们静静地矗立在那里,仿佛在轻声诉说着过去的动人故事。墙壁上的斑驳痕迹,是岁月留下的深刻印记,见证了这里的兴衰变迁。偶尔,还能听到从老职工口中讲述的当年的辉煌岁月,他们的眼神中透露出对往昔的深深怀念和对这片土地深深的眷恋之情。

街道上,老人们聚在一起悠闲地晒太阳。他们有的静静地坐在长椅上,默默地看着周围的一切,回忆着过去的点点滴滴;有的则三五成群,兴致勃勃地下着象棋,楚河汉界间,仿佛又回到了年轻时在工厂里与同事们一起奋斗的激情时光,每一步棋都带着岁月的沉淀和智慧的光芒。

平原堡的变迁,是时代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承载着过去的珍贵记忆,同时也孕育着未来的美好希望。它就像一本厚重而深邃的史书,每一页都写满了精彩纷呈的故事,等待着你去用心翻阅、细细品味。

主管单位:中共甘州区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甘州区融媒体中心 甘州区广播电视台
陇ICP备05003420号-1 甘肃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许可证编号:62120220037 甘公网安备:62070212003-22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编号:128420070 新闻热线:0936-8215223 技术支持:甘肃新媒体集团九色鹿技术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