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州融媒讯 走进甘州区北街街道东湖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内“百姓说事点”传来居民满意的笑声……今年以来,甘州区北街街道以“平安细胞工程建设”为契机,聚焦矛盾纠纷化解、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法治宣传教育等核心职能,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突破,实现信访总量同比下降38%、重大矛盾纠纷化解率100%、群众法治素养测评得分提升26%的突出成效。
红色引擎激活治理动能。街道党工委创新建立“三级联动”工作体系,以街道综治中心为轴心,整合4个社区综治站、28个网格服务点,形成“中心吹哨—站所响应—网格落实”闭环机制。在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中,通过网格员收集社情民意236条,推动物业费协商定价、公共空间改造等15项民生议题落地。“过去解决问题要跑好多地方,现在网格员对邻里纠纷、乱堆乱放这些‘小事’当天就能解决。”马神庙小区居民王女士点赞道。
法治赋能夯实治理根基。东湖社区的“法治文化长廊”,将法律知识融入居民日常休闲场景。“诚信经营示范店”,楼栋法治之星评选,推动法治文化与社区生活深度融合。同时,街道层面聘请1名专职法律顾问,为重大决策、合同审查提供法律支撑;4个社区实现“一社区一法律顾问”全覆盖,累计解答继承纠纷、物业维权等问题340余件。延伸建立“法律明白人”培养机制,从网格员、老党员中选拔培训28名基层法治骨干,形成“专业律师+法律顾问+明白人”的三级服务网络。街道创新的“流动法治课堂”,组织司法专干、民警等走进小区楼栋,通过“板凳会”“案例展演”等形式开展反家暴、防诈骗等专题宣讲58场,覆盖群众1.8万人次。
多元协同延伸服务触角。在王母宫社区“玉帛调解室”,由法官、老党员、物业公司代表组成的专业团队正在调解一起物业纠纷。街道培育的“老贾说事团”特色调解组织,引入“解忧方程式”工作法,通过情绪疏导、利益平衡、法理阐释“三步走”策略,成功化解物业纠纷、邻里矛盾等复杂案件63起。各社区党员群众成立“文明劝导队”,宣传文明养犬、垃圾分类,推动社区不文明行为同比下降52%。随着“微网格+微服务+微治理”模式的深化,北街街道正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提升治理效能,走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基层综治之路。(戴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