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州融媒讯 近年来,甘州区检察院深入贯彻“教育、感化、挽救”方针,积极探索未成年人检察考察帮教工作新路径,构建“司法保护+社会支持+心理干预+跟踪回访”四位一体工作模式,凝聚社会合力创造条件鼓励涉罪未成年人继续学业或学习一技之长,最大限度教育挽救涉罪未成年人。三年来,共对36名涉罪未成年人开展考察帮教,其中12人顺利复学、8人成功就业、10人掌握一技之长。
精准评估定方案,量身定制“成长路线图”
坚持“一案一策”,依托社会调查制度全面掌握涉罪未成年人的成长背景、犯罪原因、心理状态等情况,联合社工组织、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指导师等专业力量,为每名涉案未成年人制定个性化帮教方案。在办案区成立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站,组建家庭教育指导团队,针对因家庭监护缺失误入歧途的未成年人,在向其监护人制发“督促监护令”的同时,责令同步接受一定期限的家庭教育指导,定期跟进了解相关情况,帮助修复家庭关系;对涉案的在校学生,主动与学校沟通协调,推动保留学籍、心理辅导与学业帮扶同步跟进,避免“一罚了之”“一放了之”。共发出“督促监护令”37份,帮助45个家庭改善监护环境。
多元联动聚合力,构建社会支持“生态圈”
打破检察机关单打独斗局面,坚持在办案中推进社会支持体系,在推进社会支持体系建设中促进办案。与公安机关、团委、妇联、社工组织等建立常态化协作机制,打造“检察+N”帮教网络,更加注重帮教考察工作由单方面的约束转向全方位塑造。一方面,引入专业社工开展定期谈心、公益劳动、技能培训等活动,帮助涉罪未成年人培养社会责任感、掌握谋生技能。另一方面,针对涉罪未成年人普遍存在的心理创伤或认知偏差,邀请心理咨询师开展一对一心理疏导、团体心理辅导,累计开展心理干预29次,帮助其重塑健康人格。如涉案未成年人小彬因校园琐事实施故意伤害行为,其原本经济困难的家庭因为小彬的行为向被害人支出大额医疗费用,小彬到案后对自己的行为非常懊悔,并一度自责想不开,检察官联合心理咨询师制定为期3个月的心理干预计划,对其进行持续干预和疏导,最终小彬顺利重返校园并考入大学。
动态跟踪强监管,筑牢考察帮教“保障网”
建立“线上+线下”双轨跟踪机制,确保帮教措施落地见效。线下定期开展实地走访,与家长、学校、老师面对面交流,同时要求涉罪未成年人定期到检察机关报到,多角度了解涉罪未成年人的思想动态、学习生活等情况;线上通过微信、电话等方式实时沟通,发送法治提醒、心理疏导小贴士,实现“全天候”监管。考察期届满后,联合社工组织、专门学校、家庭教育专家等帮教小组成员进行综合评估,对表现良好的未成年人依法作出不起诉决定或建议从宽处罚,对仍存在风险的延长考察期并强化帮教措施。近三年来,经考察帮教被不起诉的未成年人中,11人考入大学,实现了“司法挽救”到“自我救赎”的转变。
法治教育治未病,织密源头保护“防治网”
在做好个案帮教的同时,注重前端预防,将考察帮教与法治宣讲相结合。组建“甘心未你”法治宣讲团,深入校园、社区、乡村广泛开展“模拟法庭”“法治夏令营”等活动,同时邀请师生及家长前来检察机关参加检察开放日、法治研学,累计覆盖师生及家长1.2万余人次,有效提升了法治教育的广度和深度;针对帮教中发现的校园安全管理、未成年人长期出入网吧等共性问题,向教育部门、相关学校发出社会治理检察建议7份,向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发出行政公益诉讼检察建议15份,推动建立防控长效机制。例如,针对某网吧长期接纳未成年人上网,联合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对辖区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开展专项整治,立案查处经营违法行为5件,有效净化了未成年人成长环境。
未成年人检察考察帮教工作既是“司法工程”,更是“民心工程”。下一步,甘州区检察院将继续秉持“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原则,深化“矫治、教育、预防”一体化建设,用司法温度为迷途少年点亮回归之路,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撑起法治蓝天。(田莉 陈文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