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州融媒讯 6月18日,甘肃张掖甘州区第二幼儿园内,一场别开生面的“身体动一动”课程徐徐展开。伴随轻快韵律,孩子们在重庆北碚实验幼儿园兰梓维老师引导下,通过角色扮演伸展四肢、感知自我。游戏间隙,孩子们银铃般笑声与专注眼神交织,现场观摩的教师时而会心微笑,时而疾笔记录——这生动一幕,正是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专家团队深入甘州区“送教上门”的缩影。
由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学前教育学院院长、博导李静教授领衔的5人专家组,在甘州区第二幼儿园、长安镇中心幼儿园展开了一场理论与实践的深度浸润。李静教授以“儿童是什么?”“儿童为什么好学?”“儿童是怎么学习的?”三大叩问为纲,系统解构幼儿健康教育新理念。其提出的“体验式学习”模式与“感觉—知觉—概念化”递进发展路径,为当地教师推开一扇理解儿童认知规律窗口。
“过去我们常困惑于如何让健康知识‘活’起来,”区第二幼儿园马佳老师在课后感慨,“今天才明白,让幼儿在游戏中‘动’身体,在体验中‘生’感悟,才是金钥匙。”
兰梓维老师的示范课《身体动一动》正是这把钥匙的具象呈现。课程巧妙融合游戏化策略,孩子们化身“小树苗”伸展、“小汽车”奔跑,在趣味角色中自然完成身体探索与协调训练。现场教师纷纷赞叹:“原来健康教育无需刻板说教,游戏本身就能成为孩子理解健康、爱上运动的语言。”
除理念输送与课堂示范,专家团队更聚焦一线教师最急迫的现实困境。座谈环节,围绕“幼儿个体差异化教学如何落地”“留守儿童家园教育怎样形成合力”“混龄活动有效组织秘诀何在”等难题,专家们结合国内典型案例深入剖析。面对留守幼儿,张宇婷老师道出困惑:“家庭关爱缺失,我们单方面努力常感无力。”专家当即支招:建立“家园联络卡”高频互通孩子变化,利用节庆设计亲子任务补位关怀。“这些建议像及时雨,操作性强,回去就能用上!”该教师眼中重燃信心。
据悉,此次跨越千里送教下乡,是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推动县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新尝试。
大家纷纷表示,专家带来的不仅是教学方法的革新,更是对区域学前教育自我突破的激励。“高质量帮扶活动,为破解幼教资源瓶颈提供了专业杠杆,撬动了县域学前教育理念更新之门、实践转化之门与协同破局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