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州融媒讯 立春之后,气温逐步回升,张掖市甘州区靖安乡作为乡村振兴示范村,旅游业逐渐兴盛,电网负荷不断攀升,为保障电力有效供应,忙坏了光明驿站的“红马甲”们。
“小驿站”做实“大服务”
“感谢感谢,我这客人正等着吃饭呢,突然没电了,没想到你们这么快,多亏咱附近有这‘光明驿站’啊!”2月16日晚,农家乐王老板感激地对前来解决用电问题的共产党员服务队小分队队长李吉伟说道。
“连心桥·光明驿站”是该公司坚持“人民电业为人民”服务宗旨,在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党员服务队示范区、志愿服务驿站等现有基础上,打造的水、电、气、暖、信共享驿站、设备主人休息驿站、用电业务代办驿站,通过“六个平台”特色服务举措,着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共用”的现代化供电服务体系。
该驿站依托政府平台,建成后经过半年试点运行,各项条件均已成熟。2月15日,省公司主要领导为靖安乡“连心桥·光明驿站”正式揭牌,推动该公司“光明驿站”正式融入靖安乡行政网格化管理,为乡镇百姓打造了“为民、便民、益民”的供电服务生态圈。
驿站投入使用后,驻点电力员工24小时全天候不间断守护村民用电,保证故障抢修的处置效率,结合“四个课堂”,每月开展“驿站微讲堂”,已累计为村民和游客发放500余份安全用电宣传资料。在充足的电能支撑下,如今的靖安乡,一排排农家别墅坐落有序,现代化农业设施有序作业,俨然一副新农村的样板。
“小驿站”连接“民众心”
连心桥,连着心;知民意、通民心。该公司在全力做好“连心桥·光明驿站”主营供电服务业务的同时,不断拓宽服务范围和渠道,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在发展中改善和保障民生。
“你们这个‘光明驿站’现在都把服务延伸到家门口了,办电接电不用去镇子上的供电所,来到驿站说一声,就会有人帮我们联系、处理。”2月15日,靖安乡村民张大爷体会到了它的实惠和便利,对着更换开关的供电员工竖起了大拇指。家里的空气开关坏了后,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到了光明驿站求助,前后用了不到半小时,就帮忙处理了问题。
为进一步前移服务端口,让服务多跑路、让客户少跑路,该公司积极与靖安乡党支部开展支部联建活动,建立“供电所+村委会+光明驿站”三级服务体系,打造具有张掖特色的光明驿站。同时借助靖安乡党史馆,设立党员责任区、示范岗,充分发挥党员在乡村振兴中的主力军作用,强化“组织结对、党员结亲、服务结盟、品牌结合”模式,以党支部书记带头推进,党员与群众进行一对一结盟,做到责任上肩、任务到人、落实到位,最大限度发挥乡村振兴共同体的聚合功能。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将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用好驿站驻点‘电保姆’,扎根基层服务好客户用电的大事小事,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把光明服务送到人民心中。”党员朱峰说道。
“小驿站”架起“连心桥”
“连心桥·光明驿站”作为党员服务队服务群众的最前沿阵地,职责分工明确、服务标准统一、服务流程规范、服务内容丰富。以“张掖彩虹”共产党员服务队推进“连心桥·光明驿站”建设,发挥供电所服务队小分队作用,融入“1+7+N”服务模式,构建“电力驿站+党员服务队+台区经理”网格化工作体系,形成“人在网中转,事在网中办”的服务氛围。
依托“连心桥·光明驿站”,该公司利用大数据分析与“网上国网”APP能效管理,组织共产党员服务队每周定期开展一次服务活动,并结合地方赶集时间进行服务活动。以“服务微信群”媒介,对绿色出行、智慧农业等情况进行宣讲、介绍,通过驻点办电、网络和进村宣传等形式,实现新时代乡村多元化、个性化用电需求和服务模式全推进,不断增强广大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让群众满意,让政府放心。
通过不断探索实践,靖安乡的‘连心桥·光明驿站’各项功能得到逐步完善、运行也顺畅无阻,受到了周边群众和政府的一致好评。深度加强了政企融合,真正实现多业务的末端融合。如今,像靖安乡这样的“连心桥·光明驿站”,在该公司已有3家。
乡村振兴,电力先行。下阶段,国网张掖甘州区供电公司将坚持党建引领,结合地方乡镇特点,让“连心桥·光明驿站”同“服务乡村振兴”同频共振,不断优化服务模式,创新服务载体,照亮乡村振兴前进路,真正做到党旗在乡村振兴一线高高飘扬。(缪梦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