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菡璋
两千多年前,驼铃声声串连起东西方文明交融的辉煌历史;今天,文明交流互鉴对话会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为纽带,为不同文明对话搭建了高端平台。
这几天,在敦煌举办的第四届文明交流互鉴对话会,正在重新定义文明交流的“打开方式”,这不仅是对古老丝路精神的当代传承,更是对全球文明倡议的生动实践。
从张骞出使西域的脚步,到如今覆盖全球的“数字丝绸之路”,丝路精神从来不是博物馆里的文物,而是文明互鉴的无限可能——这正是我国“全球文明倡议”最生动的诠释。
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我国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议,以“尊重多样性、倡导包容性、强调共享性”为原则,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精神纽带。
文明,从来不是单一文化的独奏,而是多元文化的和谐交响;文明的高度,也从不以海拔丈量,而是以拥抱世界的臂展来计算,让我们共享人类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