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03日 ()   ~   
张骞“凿空”西域,张掖“凿开”文旅新局!
2025-07-30 09:47:28 编辑:王丽霞 责任编辑:王睿 审核:李晓霞 来源:甘州区融媒体中心
分享到微博

记者 马岳荣

2025 年 7 月 28 日,大型历史舞台剧《凿空 —— 张骞出使西域》在张掖甘州府城震撼首演。这场融合现代科技与艺术创新的文化盛宴,以张骞 “凿空西域” 的历史传奇为内核,不仅让观众沉浸式体验了丝路文明的壮阔史诗,更以文旅融合的创新实践,为张掖乃至西北旅游产业注入强劲动能,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丝路明珠底蕴深厚 文旅基因得天独厚

张掖,这座坐落于河西走廊的历史文化名城,自汉代设郡便肩负“张国臂掖,以通西域” 的使命,成为丝绸之路的核心枢纽。其文旅产业的蓬勃发展,植根于历史、自然与政策三大独特优势。

在历史文化方面,张掖作为河西四郡之一,留存了众多见证丝路文明的瑰宝。大佛寺内亚洲最大的室内泥塑卧佛,承载着西夏佛教的兴盛;马蹄寺石窟群的“三十三天” 洞窟,融合汉藏佛教艺术精髓;黑水国遗址的断壁残垣,诉说着古代边防要塞的兴衰。张骞出使西域的壮举,更让张掖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关键节点。

自然景观上,张掖堪称世界级奇观的集聚地。以“七彩丹霞” 为例,其独特的丹霞地貌与彩色丘陵复合景观,被《国家地理》评为 “世界十大神奇地理奇观”。此外,平山湖大峡谷的 “中国科罗拉多” 奇观、祁连山草原的苍茫辽阔、巴尔斯雪山的圣洁壮美,共同构成 “一步一景,百里画廊” 的视觉盛宴。

政策驱动下的产业融合创新同样成效显著。张掖积极响应“一带一路” 倡议,出台相关实施意见,构建 “文旅 + 体育 + 医疗 + 农业” 多元业态。通过举办国际超百公里山地户外挑战赛等赛事,使张掖成为户外运动胜地。2024年张掖市共接待游客4415.4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2.9%;旅游花费306.73亿元,增长45.2%。接待入境游客5.11万人次,增长116.8%。文旅经济活力持续释放。

《凿空》首演惊艳亮相 科技赋能文旅升级

《凿空—— 张骞出使西域》的首演,标志着张掖文旅升级迈出关键一步。该剧以现代科技与艺术创新,重新诠释张骞“凿空西域”的历史传奇,成为文旅发展的催化剂。

剧情设计上,该剧分为“持节・汉廷遗梦”“孤征・瀚海流沙”“囚困・穹庐明月”“归汉・大汉国威”四幕,通过张骞出使的艰难历程,串联张掖历史脉络。匈奴王庭场景融入裕固族服饰元素,西域城邦繁华再现借鉴大佛寺壁画商旅形象。演出结尾,演员身着汉代服饰与现代游客互动,实现 “历史照进现实” 的巧妙衔接。

技术运用上,舞台采用全息投影技术,立体呈现大漠孤烟、西域城邦等场景。张骞穿越戈壁时,观众仿佛感受风沙扑面;匈奴骑兵马队从舞台两侧奔驰而过,配合环绕音效,营造惊心动魄的沉浸体验,被观众赞为“把历史搬上舞台的教科书级示范”。

作为甘州府城的驻场演出,《凿空》每晚9 点准时上演,与周边美食街、非遗工坊形成联动。游客观看演出后,可品尝搓鱼面、牛肉小饭等特色小吃,购买夜光杯、裕固族刺绣等文创产品。“白天游丹霞,夜晚看《凿空》”的模式,有效延长游客停留时间。

文旅产业全面蝶变 创新驱动发展转型

《凿空》的成功推出,推动张掖文旅产业从“资源驱动”向 “创新驱动”转型,实现品牌、产业、文化多维度升级。

品牌形象上,张掖通过《凿空》艺术化呈现张骞精神,定位为“丝路开拓精神的践行者”。2025 年,张掖发起成立河西走廊旅游宣传联盟,与敦煌、嘉峪关等城市共建 “丝路文化走廊”,《凿空》成为区域合作的核心 IP,强化了在丝绸之路文化版图中的独特地位。

产业生态不断完善,张掖构建起全链条消费场景。丹霞大景区管委会推出“七彩丹霞 + 冰沟丹霞 + 裕固风情走廊 +《回道张掖》《阿兰拉格达》” 区域定制游产品,如果将《凿空》纳入其中,将形成 “自然奇观 + 历史文化 + 沉浸式演出” 的复合体验。甘州府城依托演出打造“丝路不夜城”,引入 VR 丝绸之路体验馆、丝路主题民宿,推动游客消费从“门票经济”转向“体验经济”。

文化传承方面,《凿空》创作团队深入考据汉代服饰、礼仪,复原张骞使团的旌节、车马等细节,同时融入裕固族民歌、张掖小调等非遗元素。这种“守正创新”的方式,既满足游客对历史真实性的期待,又通过现代审美重构引发情感共鸣,让传统文化在当代焕发新生。

以《凿空》首演为契机,张掖正规划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全力打造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凿空》的舞台灯光在甘州府城亮起,照亮的不仅是张骞使团的漫漫征途,更是张掖文旅产业的转型之路。通过历史文化的创造性转化、科技与艺术的深度融合、全域旅游的系统构建,张掖正在新时代书写文旅传奇,让西北大地的文化基因在创新中绽放更绚烂的光彩。

主管单位:中共甘州区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甘州区融媒体中心 甘州区广播电视台
陇ICP备05003420号-1 甘肃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许可证编号:62120220037 甘公网安备:62070212003-22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编号:128420070 新闻热线:0936-8215223 技术支持:甘肃新媒体集团九色鹿技术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