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州融媒讯 2025年7月10日至23日,河西学院外国语学院“哈达连心·马鞍载语”推普社会实践团一行13人,深入甘肃省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开展为期两周的“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取得显著成效。
精心筹备 确保实效
7月10日本实践团队参加了由江苏师范大学举办的2025年“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出征仪式,会议就往年优秀团队经验、摄影技巧进行交流分享、对中国语言文字数字博物馆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细致的培训。随后几日,在指导老师杨丽萍和甘州区思源实验学校罗晓宏老师的策划下,团队成员分成四组,分别从行程规划、备课说课、非遗视频录制等方面进行了多次磋商,力求做到实践活动突出亮点、做出特色。
多点发力 语润肃北
实践团立足当地实际,开展了一系列特色推普活动:
融入文化服务。7月17日,12名志愿者身着统一服装,在肃北博物馆讲解员的带领下,对肃北蒙古族自治县社会文化资源、自然资源、肃北蒙古族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了解,并担任“柔情傣乡·水的民族——西双版纳傣族传统文化展”暨中国流动科技馆区域常态化巡展《镜子世界》启动仪式志愿者,以饱满的精神顺利完成志愿服务工作。
此外,志愿者还参与了嘉峪关研学团队志愿服务工作,担任引导员、讲解员、主持人、服务人员,在引导参观与讲解互动中,志愿者们愈发感受到各民族文化交融共生的魅力,这份体验比单纯参观更添一层责任感与认同感。此次志愿活动得到馆长赛依吉尔格力及工作人员认可,活动结束后博物馆向志愿者们赠送了文创手提袋,期待后期更进一步的合作与交流。在志愿活动期间,团队成员还进行了推普调研,给参与活动的肃北学生发放了学习用品。
助力书香肃北建设。当晚,在肃北图书馆副研究馆员达林其其格的邀请下,本实践团队13名师生参与了肃北图书馆的《书香肃北 香韵共赏》读书分享会志愿服务活动。首先,文化馆负责人介绍了6位肃北籍牧民诗人,随后6位牧民诗人分享了诗歌创造灵感、读者进行读后感分享;最后,文化馆工作人员进行了马头琴,长调表演,亲朋好友对诗作成稿表示祝贺,纷纷献上哈达,书法和鲜花以表祝贺。活动结束后,本推普社会实践服务团负责老师杨丽萍进行了国家智慧教育读书平台、中国语言文字数字博物馆等数字平台使用介绍,12名志愿者通过面对面交流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详细掌握牧民普通话使用现状及学习需求,并向牧民发放推普手册。
创新课业辅导。此外,7月18日--20日12位志愿者在图书馆开展中小学生课业辅导,通过开展极具特色的《普通话小导游:带肃北的故事走更远!》、《推广普通话,共筑民族情》等课程,志愿者依托《猎人海力布》绘本,开设“朗读接力赛”,学生们分饰角色,用普通话演绎故事情节;通过小导游情境设计,用普通话讲述肃北故事,优胜者获得“推普使者”绶带。此外,将学生的习作--“我是肃北小导游”录制成视频,做成可扫码收听的“肃北小导游有声绘本”,强化学生的家国情怀、树立文化自信。
记录非遗传承。7月17-22日,在肃北教科局教育研究中心原主任、正高级教师董元贵老师引荐和肃北非遗馆萨馆长的大力支持下,非遗馆讲解员傲其老师用标准的双语向志愿者们详细讲解了肃北蒙古族服饰、过大年、蒙古包、马鞍、乌仁代娃娃全家福等多项省市级非遗,并辅助团队完成非遗视频录制10余个;在交流中,傲其老师用普通话示范蒙语词汇的标准汉语读音,并特意邀请到非遗传承人向军老师、马头琴老师勇军、蒙古筝老师进行了现场教学,用蒙语演示祝赞词、弹奏马头琴、教唱《挚爱》,让志愿者们身临其境地感受肃北非遗的魅力所在。
传承红色基因。在教科局教育研究中心高级教师才乌兰奥都老师引荐下,本团队专访了肃北文化馆原馆长艾尔登,参观了他的个人博物馆,聆听到三位流落肃北红军的感人事迹、时代变迁的历史印记和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过程,这对青年学子坚定理想信念、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发挥了重要的教育意义。
校园推普送教。在肃北县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李元术和专职副书记金娜的支持下,志愿者们在学校高中部会议室开展了为期5天的推普送教课程,通过精心准备的诗歌课《敕勒川》、演讲课《美丽的肃北我爱你》、美术课《小画笔游肃北》等课程,引导学生弘扬家乡传统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深入基层调研。此外,本团队还在教科局、发改委、肃北县中学、档案馆、体育馆、紫亭湖、县城街道等地开展推普调研工作,共收集有效问卷400余份。通过调研,了解当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情况,提高民族地区普通话水平和文学素养,打通信息鸿沟和发展瓶颈,助力乡村振兴,举好推普“指挥棒 ”。
语韵载情 马鞍连心
两周的足迹,让普通话与肃北的非遗、历史、运动、教育、艺术交织成一首青春之歌。河西学院“哈达连心·马鞍载语”推普社会实践团用专业与热情证明: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不仅有效提升了民族地区普通话普及水平,更在促进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和谐、民族团结、教育公平等方面发挥着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同时,它也为大学生提供了宝贵的成长平台,实现了服务社会与自我教育的双赢,是青年一代投身国家建设、贡献智慧力量的鲜活体现。这项活动对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