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27日 ()   ~   
甘州:“民生岗”暖乡村
2025-09-24 17:47:28 编辑:杨莉 责任编辑:王睿 审核:李晓霞 来源:甘州区融媒体中心
分享到微博

甘州融媒讯  在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中,就业是民生之本,更是实现乡村繁荣的关键动力。近年来,张掖市甘州区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聚焦就业困难群体,用好乡村公益性岗位,以“小岗位”汇聚大能量,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托起了百姓稳稳的幸福。

靶向设岗:“家门口岗”对接“心头事”

甘州区坚持按照“因事设岗、以岗定人、因岗定责、总量控制”的原则,精心设置了乡村保洁员、创稳网格员等乡村公益性岗位,精准匹配不同就业需求、不同年龄、不同劳动能力的脱贫人口,为他们搭建起一座通往家门口就业的“暖心桥”。

在沙井镇东五村,脱贫户宋云霞是乡村公益性岗位的直接受益者。此前,因身体条件有限,她无法像同龄人一样外出务工,家中经济来源单一,生活压力始终沉甸甸地压在心头。村委会在走访中了解到她的困境后,又考虑到她平日里吃苦耐劳、做事踏实的性格,为她安排了村里的乡村保洁员岗位。如今,每天清晨都能看到宋云霞忙碌的身影,在她和其他保洁员的共同努力下,村庄环境焕然一新;而宋云霞自己,也通过这份工作每月获得了稳定收入,不仅缓解了家庭经济压力,还能就近照顾家人。“这份工作对我来说太重要了!既能守着家、顾着人,又能靠自己的双手挣到钱,真是打心底里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宋云霞说起这些时,脸上满是感激与踏实的笑容。

像宋云霞这样通过乡村公益性岗位实现家门口就业的例子,在甘州区还有很多。截至目前,甘州区共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112个,乡村保洁员44个、创稳网格员68个。其中安置脱贫劳动力90人、防返贫监测劳动力22人,发放岗位补贴43.65万元,切实让就业困难群体在家门口端上了“饭碗”。

精细管理:“民生岗”装上“活力引擎”

为确保乡村公益性岗位发挥最大效能,甘州区建立健全了一套科学规范的岗位管理机制。一方面,严格规范选聘程序,通过发布公告、个人申报、乡镇审核、乡镇公示、人员聘用等方式,选拔真正有就业意愿和劳动能力的人员上岗,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另一方面,加强对岗位人员的日常考核管理,明确岗位职责和工作标准,采取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岗位人员的工作表现进行量化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发放岗位补贴,充分调动岗位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至目前,乡村公益性岗位覆盖15个乡镇103个行政村。

同时,甘州区还组织乡村公益性岗位人员开展培训,提升他们的工作技能和服务水平。在一次爱心理发员培训中,专业技术人员采取进村入户、送技上门的方式。重点以实践操作为主,并辅以互动式指导,对爱心理发员进行了专业化培训。参加培训的康建英表示:“以前理发都是凭经验,经过这次培训,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以后工作更有信心了,也能把工作干得更好。”

规范的管理和针对性的培训,让乡村公益性岗位人员的工作能力和职业素养不断提升,岗位的吸引力和稳定性也进一步增强,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

增收惠民:“小岗位”点亮乡村振兴“致富路”

乡村公益性岗位的开发,不仅解决了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更成为了他们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这些岗位人员通过辛勤劳动,每月获得稳定的岗位补贴,有效增加了家庭收入,提升了生活质量。

“勤吆喝、严盯守、忙劝导……”在大满镇李家墩村,60岁的网格员张学成是乡村公益性岗位的一员。他的日常工作围绕本村社会稳定综合治理展开,不仅要常态化走访排查村民情况,及时梳理化解矛盾纠纷,每到暑假,他还多了一项重要任务——承担村里的防溺水巡查工作,每天沿着村内水域巡逻,提醒家长看好孩子,守护暑期安全。这份公益性岗位,既让张学成通过踏实工作获得了稳定收入,实现了个人价值,也以“小岗位”的暖心服务,为村民生活添保障、为乡村发展聚合力,让增收惠民的实效在基层落地生根。

随着乡村公益性岗位人员收入的增加,他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消费能力也不断增强,进一步带动了乡村经济的发展。同时,他们在岗位上的辛勤付出,也让乡村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乡村面貌焕然一新。下一步,甘州区将用好乡村公益性岗位,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让乡村的幸福底色更加浓郁。(吴亚婷 刘化平)

主管单位:中共甘州区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甘州区融媒体中心 甘州区广播电视台
陇ICP备05003420号-1 甘肃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许可证编号:62120220037 甘公网安备:62070212003-22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编号:128420070 新闻热线:0936-8215223 技术支持:甘肃新媒体集团九色鹿技术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