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04日 ()   ~   
甘州:千年东仓焕新农耕文明“活”起来
2025-10-01 20:55:07 编辑:何静 责任编辑:王睿 审核:李晓霞 来源:甘州区融媒体中心
分享到微博


甘州融媒讯(记者 司坤 王子豪 陈佳楠)近日,张掖东仓经过全面改造与业态升级正式亮相,这座沉睡已久的古代粮仓,正式以崭新姿态迎接八方宾客,开启文化传承与文旅融合的全新征程。

走进东仓“广泰仓”,布局精巧对称,建筑结构稳固合理,历经数百年风雨依旧完好,成为河西地区保存最完整的明代粮仓。展厅内,木犁、风车、斗斛等文物静静陈列,与泥塑铜铸的农人劳作雕像相映成趣。每座廒房都有“广被”“广福”等吉祥名号,600多年来仍能储粮,这是工匠精神的最好体现。

甘州区景区管理服务中心副主任周蓉铎说:“我们现在参观的是三号广泰仓,它主要展示的是明粮仓的建筑特色以及建筑结构。我们看到整个明粮仓的九座敖房都是砖土结构的建筑,墙是夯土墙、顶部是人字形的顶,您可以看到大梁、檩条、椽子,通角开卯套制而成。所以整个建筑所呈现的是坚固耐用,体现了防火、防潮、防霉变以及防病虫害的作用。”

“那个叫个犁铧,我们农村五十岁以上的人都用过,都知道,那几个叫挖斗,那是原来我们大集体的时候场上打粮食,挖粮食用的,这两个叫斗,这个原来一斗四十斤,十斗四百斤,现在农村里也没有了,城市里也不见了,这个可以说成了名胜古迹了。”市民贾玉国说。

据了解,明朝初年,明太祖朱元璋深知农业乃立国之本,大力推行屯垦制度。其中,军屯制度的不断完善,让张掖(甘州府)作为甘肃镇的屯田戍边功能愈发凸显,农业生产迎来空前繁荣,张掖也因此赢得“西北粮仓”的美誉,粮食年产量丰盈充沛。为妥善储存粮食,当时的张掖(甘州府)修建了规模宏大的仓廪设施,东仓是其中的佼佼者,东仓位于今张掖市(甘州区)的东北角,俗称东大仓,又称“广储仓”“明粮仓”,距今已有632年历史。仓内设有廒房9座共54间,总占地面积达4600多平方米,鼎盛时期可储粮770万公斤,是目前全国范围内年代最久远、占地面积最广阔、保存最完整且仍具备使用功能的明至清代军需粮仓。

甘州区景区管理服务中心副主任周蓉铎说:“‘千廪厚生’其实是我们张掖农耕粮储历史文化展览的主题,您看到这个‘廪’其实指的就是中国古代的粮仓,粮食仓储体系,‘厚生’其实是指通过减轻赋税、不夺农时,让老百姓衣食无忧、生活富足。我们用‘千廪厚生’这个词作为我们展览的主题就是想展示我们张掖非常重视农业生产,并且自古以来就是以粮食存储来滋养民生、保障边疆的这样一个历史。”

下一步,张掖东仓还将串联大佛寺等旅游景点,开通旅游专线,通过“文化+研学+产业”模式,为我区旅游和创意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成为市民游客了解甘州多元文化的亮丽窗口。

主管单位:中共甘州区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甘州区融媒体中心 甘州区广播电视台
陇ICP备05003420号-1 甘肃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许可证编号:62120250020 甘公网安备:62070212003-22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编号:128420070 新闻热线:0936-8215223 技术支持:甘肃新媒体集团九色鹿技术公司